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历史上慧娘是什么人?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历史上慧娘是什么人?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5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慧娘不是《红楼梦》中人物,但却非常有存在意义。《红楼梦》类似的人物还有茗玉小姐,林四娘等人。她们都只存在于故事里,对情节没有实际推动作用。慧娘的故事也与《红楼梦》中人物没有必然的情节关联。但就是这样一位故事里的人,却是曹雪芹有意设计的一个妙笔,令人印象深刻,细品回味无穷。

历史上慧娘是什么人?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第五十三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曹雪芹讲了一个“慧纹”的传奇故事,虽不如《姽婳词》林四娘那么曲折,也不如茗玉小姐那般曲折,但让人读完不免跌足叹息“红颜命薄”。

关于慧娘这段故事,有几点特别需要注意:

一,慧娘是姑苏人氏,与林黛玉、妙玉、香菱是老乡。而妙玉和香菱都是林黛玉伏笔人物,可以肯定慧娘亦是影射林黛玉之人。

二,慧娘出身书香门第,秀外慧中,十八岁夭折。与茗玉小姐十七岁夭折一样,伏笔林黛玉未到十八岁泪尽而亡。

三,慧纹极其稀有,高门大户求之不得,证明慧娘之才凤毛麟角,是不可多得之人。慧娘伏笔林黛玉,预示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大家闺秀,是上层社会孜孜以求的良配,她才是贾宝玉最好的姻缘,是贾家最好的选择。

现代人会从林黛玉的身体各方面考虑合适不合适,古人的视角不同。古人婚配主要追求的是门第家世,德行人品,年貌性格,最后才是身体健康。林黛玉作为婚配对象,以当时的价值观是最上等人选。

四,贾家有三件“慧纹”,进上了两件,剩下一件贾母爱若珍宝,秘不示人。

这第四点信息量最大。如果林黛玉算是一件“慧纹”,被贾母珍藏,想要留给孙子做媳妇的话,另外两件“进上”的毫无疑问指向了贾元春和贾探春。

贾元春进宫是“一件慧纹”,贾探春奉旨远嫁又是“一件慧纹”。贾家两个女儿都牺牲“进上”给皇家做了“王妃”,只剩下林黛玉。这么说其实是对的。

贾母跟着二儿子贾政生活,贾政是敕造荣国府的主人。他有两个女儿贾元春和贾探春都给了“皇帝”。

历史上慧娘是什么人?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第2张

林黛玉进京投靠舅舅和外祖母,正是被贾政收养,而不是大舅舅贾赦。林黛玉算是敕造荣国府收养的女儿,恰是贾政家的第三件“慧纹”。

综上,慧娘和慧纹的故事,交代清楚了林黛玉是最适合贾家的儿媳妇,也是贾母内定给贾宝玉的对象。只可惜寿命不长,十八岁不到就死了。而“进上”了两件,这最后一件十有八九留不住!

根据林黛玉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影射黛玉姻缘,以及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故事,林黛玉判词图画“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玉带代指皇权等等纷繁伏笔,林黛玉最终被迫代替他人与贾探春一同远嫁异国,不久泪尽而亡,也算契合贾母这件慧纹应该留不住。这且不提。

慧娘名字里有一个“慧”字,曹雪芹借她影射林黛玉,应了那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林黛玉的身体之所以百药莫医,并最终泪尽而亡,贾宝玉曾经一针见血:“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所谓真疼真爱真怜真惜才有一片真心,而真心则难免生出无限心病。林黛玉之病只因太过聪明,才会太过多心,为情所困,为情所伤,都在一个“慧”字。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八个字写出林黛玉悲剧的源头。无论前世绛珠还是今生林黛玉,都是一片真心难酬,才会最终沦为情孽。好在太虚幻境最高的情之主旨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宝黛二人终究还是和解了。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