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世说新语·言语篇·第六十二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世说新语·言语篇·第六十二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来源:曾经史    阅读: 6.1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世说新语·言语篇·第六十二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本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原文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①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②。”

字词注释

世说新语·言语篇·第六十二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①王右军: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著名的书法家。哀乐:偏义复词,指“哀”。

②桑榆:晚年。太阳下山时,阳光只照着桑树、榆树的树梢,便用桑榆比喻黄昏,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陶写:陶冶和抒发。

翻译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中年以来,很容易感到哀伤,跟亲友别离后,常常好几天都很难受。”王羲之说:“年纪大了,自然就会这样,只能靠音乐来陶冶消愁,还常常担心子侄们发觉了,减少欢乐的情趣。”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