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所作,写出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

《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所作,写出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7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田园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陶渊明所作的《归园田居·其四》吧。

做简单真实的自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古往今来,也唯有一个陶渊明而已。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所作,写出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

陶渊明不做官,说要归隐,但更准确的说回家务农。他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他的归隐(回归)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为了赚取噱头。他的归隐,既不是卢藏用的“终南捷径”,也不是谢安的“东山再起”,更不是王维的“半官半隐”,而是实实在在地回家种地,当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一天不劳作,可能就一天没有饭吃;他一年不耕种,可能就一年没有收成。

但,陶渊明是个很不称职的农民。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但是他不擅长对付农桑,以至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没有农药化肥和现代化农具的古代,当农民比当官更难。陶渊明种地是一边挥锄一边吟诗,却连基本的农业知识都缺乏。他曾诚实地写道:“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啥意思?就是春天播种的时候到了,他还不知道呢!若是再赶上蝗灾旱灾稻瘟病,他的收成就更成问题。有一年,陶渊明家里失火,赖以栖居的茅草屋被烧了个干净,只得以渔船为家。当时的陶渊明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了,深切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经济的重要性。他怅然写道“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迫于无奈,他拿着米袋去乞食。这个曾经不屑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落魄得成为要饭的乞丐,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所作,写出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 第2张

陶渊明这一生,做官和做农民都失败了。他唯一做成功的事,就是写下了无数让后人津津乐道与向往的田园诗。或者也是因为物质上的一无所有,才使得陶渊明在精神上的富足,才使得他领悟到人生的幻化与空无: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这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在这首诗里说,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废墟。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陶渊明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写出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

《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所作,写出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 第3张

第五到第八句,写出了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的时候,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

这首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写了作者的问和薪者的答。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了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而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这首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这首《归园田居·其四》里,诗句看似平平淡淡,但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在这首诗里,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正如朱光潜在《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他的情感生活》中所说,一些哲理,“儒、佛两家费许多言语来阐明它,而渊明灵心进发,一语道破。读者在这里所领悟的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趣、一种胸襟、一种具体的人格”。读陶诗,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