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春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情思?有哪些描写春雨的诗作?

春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情思?有哪些描写春雨的诗作?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历史上有不少描写春雨的诗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宋代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中的句子。

雨本无情,但因人们所处时的空不同,命运各异,所以面对雨落,滴入心中的滋味各不相同。而蒋捷,却用听雨串起了他一生的悲欢心情,以雨诉人生,也真的是大家手笔。

春雨,因“春雨贵如油”而被受推崇,同其它时节的雨一样,皆是无情的事物,但因其独有的特点,因而成为文人笔下竞相描绘的对象。

春雨,它没有夏雨的迅疾,有如善解人意,来得总是那么不温不火;没有秋雨那样的冷漠,因而它更像一位温柔的少女,给人以沁心的美好;它更不像冬雨那样滴水成冰,因而会孕育人间蓬勃的生机和希望。

让我们走进春雨的世界里,倾听雨声,凝视雨落,感受它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与情思。

春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情思?有哪些描写春雨的诗作?

春夜喜雨——老杜的快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老杜的这首《春夜喜雨》,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就是让小朋友背两句,也一定会脱口而出。在诗中,我们看到了老杜对春雨那发自内心的喜爱,难道他的喜悦只冲着“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答案是否定的,这喜悦里除了对来年丰收的憧憬外,更多是老杜心中的淡泊与宁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的动乱,身世的浮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到一个悲伤沉郁的杜甫。然而,老杜也有他的快乐和无忧。

小时候的他“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时的他好学而善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笔落文成,才惊四方,以至于早早就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

可是,世路多变,却让他品尝了太多的辛酸与泪水。先是求职处处碰壁,四十多岁还落魄江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好歹在他四十四岁时,得到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听起来高大上的官衔,其实就是一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小官儿。

些许的薪水,解决自己的温饱尚可,再加上妻子儿女,那就要捉襟见肘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老杜家的遭际让我们也深深的同情。

安史之乱后,一心报国的杜甫终有机会,他投奔肃宗,在朝中任左拾贵,官虽小,但他很满足,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他想以自己微薄之力,来助力肃宗再兴大唐基业。

然而,连面见皇上都没资格的他却有些飘,因为肃宗罢免宰相房琯的问题,他据理力争,终落得个被逐出朝廷的结局。“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后来他对房琯悲伤的怀念里,更多的是对自己蹭蹬生路的无奈。

官丢了,生活还要继续,为避战乱,几经辗转,他从陕入川,来到成都,在友人们的资助下,在城西浣花溪边建起茅屋一座,没事的时候写写诗、散散步、看看花、会会友,算是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生活虽然简单,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满足的杜甫。

于是,春天里,一夜小雨滋润了大地,也滋润了老杜几近干涸的心。《春雨喜雨》的出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春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情思?有哪些描写春雨的诗作? 第2张

一夜听雨——陆放翁的忧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这首诗出自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之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美醉了许多人。这首诗创作不久便传入宫中,深得孝宗喜欢,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优美的句子里,却包含着陆放翁些许的忧愁和无奈。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些豪迈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一位身负家国情怀的陆游。正是这种为国奋斗的志向,才引发了陆游许多无奈的愁绪。

12岁时的陆游就能诗能文,显示了不凡的才能,不到三十,在进士考试中名列第一,超越了大奸臣秦桧的孙子,从而遭到秦桧的嫉妒,此时起,就开启了他坎坷的求仕之路。

待秦桧死后,陆游始从政,十多年间历任主薄、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等职,中间两次被贬,一次被罢官,在家赋闲四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得就是他罢官后在家乡的悠闲生活。

1171年,陆游入蜀到南郑,担任王炎幕府。南郑位于宋与金国交界处,处于抗金前沿。在这里,陆游的爱国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他常到骆谷口、定军山等前方战略要塞,也巡逻至大散关前线,他还提出北伐计划。

可怜的是,九个月后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壮志未酬。“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多年后,他用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无奈。

起起伏伏的五年后,陆游调任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遇水灾,上书朝廷赈灾,因而得罪权臣,为了避免麻烦,他自请辞官归乡,再次赋闲五年。

五年后,朝廷决定重新起用陆游,并召陆游到临安晋见孝宗皇帝。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对经历了太多起伏的陆游来说,却是喜忧参半。

来到临安,正是初春,杏花半开,春雨绵绵。在客栈等候召见的陆游百无聊赖,“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他以写字喝茶来打发时间。

此时,半生的经历让他感叹,朝廷抗金的消极又让他无奈,他的思绪很乱,常常在晚上彻夜难眠。“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他把心事融入到雨中,让人们在感受春光美丽之余,又体味到他的人生无奈和淡淡的家国忧愁。

春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情思?有哪些描写春雨的诗作? 第3张

吟啸徐行——东坡的豁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词见证了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他在词前的小记中写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看,别人淋雨时狼狈感觉,而在他心中却成为了达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纵观苏轼的一生,仕途上卷入新旧党争不说,生活上也颇不顺利,三次幸福的婚姻,皆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白头。先是知书达理的王弗,之后是同甘共苦的王闰之,最后是红颜知己的王朝云,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用文字抒发对亡妻王弗真挚的感情,让人泪目。

二十五岁时,苏轼被朝廷任命为签书凤翔府判官,弟弟苏辙远送至郑州,临别时发出了“共道长途怕雪泥”的感慨,苏轼则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进行了回应,这句诗,他似乎预言了自己的后半生。

四十三岁时,苏轼调任湖州,他写了一篇《湖州谢表》,谢表本应是感恩皇上知遇之恩的,可是作为诗人的他却在文字中加入了太多的感情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于是,这些话被朝中的新党抓住了小辫子,他们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差点要了苏轼的命。

经多方营救,得以从轻发落,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务,其实就是地方民兵副队长。经历了这么沉重的打击,换作别人可能会消沉下去,但生性豁达的苏轼却毫不气馁,依然乐观的生活着。

春天时,他游蕲水清泉寺,见溪水西流,坚信自己定会有重新出头之日,他说道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与友人夜饮东坡,返回时大门紧锁,“敲门都不应”,他便“倚杖听江声”,并发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慨,表达自己向往自由的心情。

别人嘴里寡淡的野菜,在他笔下却是另一番滋味。“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描绘的“清欢”不单是食物的滋味,更是他人生的滋味。

61岁时,已经复出多年的苏轼再遭重创,被贬惠州。惠州在南岭以南,是标准的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用文字向朝中反对派表明自己是打不垮的。

写此诗后第二年,他再遭加贬,乘一叶小舟,来到虫蛇出没、瘴气横生的海南岛。在这里,他继续以实际行动展示着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兴办学堂,开创学风,吸引许多人不远千里投其门下,成为他的学生。几年后,海南出了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这正是苏轼的功劳。

春天来临时,时有丝雨不期而至。它飘落枝叶,拂去经冬尘埃;它洒向大地,润生世间万物;它也会滴入人的心田,化作百般滋味。有雨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光。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