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4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

杨万里 〔宋代〕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创作背景

《舟过谢潭三首·其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第2张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诗人从家乡吉州(今江西吉水县)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在溯赣江途中经谢潭。诗人叹其江山画卷,天赐风光,故作《舟过谢潭》组诗。

赏析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赣江上游,地当大庾岭北,相当荒僻,“百里没人家”的情景自是纪实。正因为荒寂无人,江流又弯弯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难耐,故说“最苦”。三四两句,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诗人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岭上朝阳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而近岸的水边,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春草秋芦,异时而生,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画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不加任何说明,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