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解密: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在二战中如何应用

解密: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在二战中如何应用

来源:曾经史    阅读: 7.8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经历了战略防御(1941年6月22日-1942年11月),战略反攻(1942年11月-1943年12月)、战略进攻(1944年1月-1945年5月)三个阶段。从苏德战争开始到斯大林格勒反攻前,苏军遭到德军的突然袭击,被迫进行艰苦的战略防御作战,但在战略 防御阶段苏军在莫斯科方向进行了反攻。从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使战争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根本转折。1944年开始,苏军实施战略进攻,最终攻占了德国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各领域上的成果都被后人发扬光大,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战后军事领域的战术战法也经历多年完善发展至今。大纵深战役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不再在苏联官方文件当中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定于1941年的“诸兵种合同作战”理论,在共产主义国家中广为流传并最终传播至西方各国。成为各国军校战役系和指挥系学员的必修课。

解密: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在二战中如何应用

在我国中高级指挥员普遍被要求能够理解该理论并熟练运用于作战当中。西方国家则多以三军立体化打击的方式在多次战争和冲突当中不断体现。强化各兵种协同力度后的新战法在日益增强的武装力量远程投送能力的支持下被赋予了更大的威力。大战期间落败的闪电战理论也在现代军事战役法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发制人打击就是闪电战理论补充入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最佳体现。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