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来源:曾经史    阅读: 6.6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古代碎银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银子交易的场景,有的是整锭的元宝,有的是小块碎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碎银像小石块一样大小不等,上面也没有标出具体面额,那么人们在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呢?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碎银从何而来

其实古代的银子本来都是铸好的银锭,但是因为面额比较大最小的也有一二两,在日常使用中很不方便,所以人们就用剪刀把大块银锭剪成零碎的小块用于日常小额交易,古代的银子大多为纯银,所以质地较软,用钢剪就可以剪开。碎银子因为大小不等没有准确的面额,所以付钱的时候要用专门的“戥[děng]子”(又称戥称)称量。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第2张

戥称

戥子据传是宋代刘承硅发明的衡量轻重的精密器具,在古代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经典抗战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一句经典台词其实已经点明了碎银的交易形式,那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第3张

官银

想想吧,假如你去酒楼吃饭喝酒,出门付账的时候还要称钱,那场景是不是挺搞笑的。不过这碎银子也不是哪里都能用的,一般普通老百姓和街上的小摊小贩都是用铜钱进行交易,如果用碎银子支付,他们很可能找不开。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第4张

古代老百姓压根儿用不起银子

因为黑心商人遍地都是,还要看成色,算出纯银比例。然而由于普通人使用银子的机会不多,大多数是做生意或者银铺有专门的工具和人员来做兑换碎银这件事。

等到官府收税或商人地主把碎银存多了以后,为了储藏方便,他们又会将碎银熔铸成大银锭。熔铸时必然有损耗,而多收点银钱则避免了自己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灰色收入“火耗”的由来。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第5张

还有一个事实是,在古代,特别是明清以前,白银还没有作为一种通用货币来流通,而是作为一种贵金属商品进行流通,作为一种储备货币流通。

举一个公认经济最发达的宋朝为例,宋朝的货币体系是以铁钱和铜钱为基础的流通货币,所以也叫‘二钱制’。银是贵金属的重要商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两银一贯(一千铜一贯),两银一贯(一万铁一贯)。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第6张

碎银的危害

元明以后,各朝都不同程度地推行纸币,但专制统治者往往没有遵循市场货币的发展规律,滥发纸币导致货币贬值,相应的市场购买力下降,贵金属进一步被市场搜刮,导致国富民强,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暴动连连。

古代碎银子没有具体面额 古人交易的时候是怎么使用的 第7张

因此,宋、元、明的灭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农民起义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清世宗雍正皇帝登基后,大力推行“火耗归功”,建立养廉银制度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