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孙权劝学 孙权的老婆

孙权劝学 孙权的老婆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人物简介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黄龙二年(230年),所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今台湾)。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孙权劝学 孙权的老婆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孙权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孙氏家族在江东是寒族,陈寿记载孙氏出身“孤微”,《三国志》记载孙氏“世仕吴,家于富春”。光和五年(182年),孙权是当时任下邳县丞孙坚的嫡次子,母为吴夫人。据传孙权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22代孙。

光和七年(184年),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孙坚随朱儁南征北战。孙权与其母吴氏及兄弟姐妹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

初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逝世,时任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将家搬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吴夫人母子们随行。191年,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刘表,不幸战死。

兴平二年(195年),孙权长兄孙策起兵时,孙权跟随其兄左右,孙策征战江东,孙权常常参与商议计谋,孙策感到很惊奇,自认为不如他。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建安元年(196年),时年15的孙权被举孝廉、茂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孙策平定江东五郡后给汉廷进贡,汉廷派刘琬授予孙策官爵,刘琬对人说:“我看孙家的兄弟虽然每个都才华横溢,智慧通达,但是都是荣华福贵不长久。只有次男孝廉,相貌高大挺拔,与常人不同,有大贵之表,且会是最长寿的,你们等着瞧吧。”

建安四年(199年),孙权跟随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黄祖。

临危受命

建安五年(200年),时任会稽太守的兄长孙策遇刺客杀害身亡,孙权依兄言接替其位,此时孙权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而且其他边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从,而天下豪杰英雄各州郡皆有,作客寄寓的士人,则以个人的安危随意去留,君臣之间没有建立稳固的关系,东汉朝廷册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

孙权以张昭为心腹、以陆逊、鲁肃、诸葛瑾、步骘为辅弼。以周瑜、程普等为将军统领兵卒,以吕范、朱然为爪牙。他分遣部署诸将,镇压抚恤山越族,讨伐那些不服从者。兵不妄动,打仗往往很少失败,很快稳定住了江南地区。从此,孙权成为江东实际统治者。

为父报仇

建安八年(203年),孙权往西讨伐黄祖,发起夏口之战,击败黄祖的水军,孙权撤军时路过豫章,派吕范平定鄱阳,程普讨伐乐安。

建安十年(205年),孙权派贺齐讨伐上饶。建安十一年(206年),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数千兵将入柴桑,都督周瑜反击,生擒邓龙送吴。

建安十二年(207年),投靠了孙权的甘宁说:“今汉已经日渐衰微,曹操为满足自己的心,终于成了篡汉的盗贼。南荆之地,山陵地势有利,江川流通,国的西边的确是这样的形势。我已看透刘表,考虑的不够长远,儿子也是无能的人,不是能够承传基业之才。主公应当尽早规划,不能落入曹操手上。进图之计,先取黄祖为佳。黄祖如今年老,老迈衰退严重,钱财粮谷都已经缺乏,左右蒙骗他,事出于钱财私利,侵要吏士的钱财,吏士心里都愤怒。舟船战具,废弃也不修理,耕农懒惰,军队没有法纪。如果主公现在去攻打,必定能大败。一旦打败黄祖军,击鼓行军至西,西据楚关,大局趋势扩张,这样就可以逐渐进取巴蜀。”孙权赞同并采纳。

张昭当时就在席上坐,难言道:“吴国如今危惧,如果行军攻打,必然招致恐慌。”甘宁回答道:“国家将萧何的重任交给君你,君留置守护却担心忧乱,那为什么还要仰慕古人?”孙权对举起酒杯附于甘宁说:“兴霸,今年行军讨伐,就如这杯酒,决意托付给卿你。卿尽量提出方略,如能够破黄祖,则是卿的功劳,不要因为张长史(张昭)之言而放弃。”吴范说:“今兹少利,不如明年,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亦身死国亡。”孙权最后还是出兵,不能攻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为都督。吕蒙随军出征。吴范到寻阳时,视察环境,要求军队立刻加速行军,黄祖下令用两首艨艟战舰封锁沔口(汉水入长江口),用大绳系着巨石为锥以固定舰只,在两面大石上聚集数千人,舰上更有千余人用弓弩射向孙权军,弓弩乱发,箭如雨下,封锁孙军的前进路线,孙军不能向前。偏将军董袭与司马凌统各率百人死士为前部,众人被著两铠,乘着大舸船冲入蒙冲里,董袭持刀断开两首蒙冲之间的联结,凌统与数十名英勇善战的兵士共乘一船,斩杀黄祖将领张硕,黄祖见孙权兵来,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亲自斩杀陈就。掳获其船只、士兵。

返回到孙权大军,并引领自军兼程赶路,水路两路齐进。凌统先攻下城池,黄祖只身逃窜,被孙权军中的骑兵冯则所斩杀。此战,孙权大获全胜,一举歼灭宿敌黄祖,但是刘琦及时前来御敌江夏北部,孙权依旧无法攻下江夏。只能有效占领江夏郡南部区域。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备南渡长江,鲁肃奉命与他相见,向他转述了孙权的计划,并向他陈说成败的情势。刘备派诸葛亮去拜谒孙权。当时孙权的谋士们都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抗击曹操的主张,意见与孙权相合。周瑜、程普分别被任命为左、右都督,与刘备一同进军,在赤壁与曹军相遇,大败曹操军队。

刘备、周瑜等又追击到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甘宁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队所包围,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抗拒曹仁,用其中一半兵力驰救甘宁,吴军胜利返归。孙权亲自率军围困合肥,攻合肥一个多月,未能破城。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攻略南郡。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任命鲁肃为太守,驻守陆口。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次年,孙权修筑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又修筑了濡须坞。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再次亲率大军攻孙权江西营,据《三国志》记载,他“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带兵南下进攻东吴的濡须(安徽无为东南),孙曹两军隔长江相持了一个月,没分出个胜负。一天,孙权亲自坐着条大船来到江面观察曹军的动向,只是察看敌情。结果挨了一顿猛箭。船的一侧中箭太多,有些倾斜,将要翻船。孙权急中生智将船调个头,让另一面也受箭,以求平衡。结果平安无事回到营寨。

夺取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闰月,攻破皖城,俘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百姓数万人。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还荆州各郡。刘备不答允。孙权就派遣吕蒙指挥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孙权住在陆口,为各路军队的指挥、调度。吕蒙军队一到,长沙、桂阳二郡全部归服。刘备害怕丢失益州,便派使者求和。两国重新结好为盟,于是平分荆州,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予孙氏。孙权从陆口返还,征讨合肥。撤军时孙权与凌统、甘宁等在逍遥津以北被魏国大将张辽所袭击,凌统等拼死保护住孙权,孙权骑着骏马冲过津桥才逃脱而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派使者与曹操修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在襄阳围攻曹仁,孙权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十月,孙权派遣吕蒙、陆逊征讨关羽,吕蒙占据江陵、陆逊则另率军攻取宜都郡,退军驻守夷陵,固守峡口,以防御蜀军的进攻。孙权派朱然、潘璋在关羽的必经之路截击擒杀关羽。自此荆州南北至此为曹、孙两家瓜分。于是孙权免除荆州百姓的所有租税。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任荆州牧,封南昌侯。

受封吴王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名武昌,以六县设置武昌郡。曹丕称帝,孙权派使者去请求为魏的藩属,并把于禁等送回北方。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监督交州,兼任荆州牧。刘备率军前来讨伐,孙权任命陆逊为都督,率领朱然、潘璋等领兵前往抵抗,爆发夷陵之战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出使魏国。孙权立长子孙登为王太子。

黄武元年(222年),陆逊彻底击败蜀军。蜀军被斩杀和放下武器投降者有几万人。刘备仅保得自身不死。魏国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前来东吴与之立誓结盟,并征召孙登去做人质,孙权推辞不受。秋九月,魏国就命令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孙权派遣吕范从水路抵御曹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前往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抵拒曹仁。

孙权改年号为黄武,沿着长江布兵坚守。曹丕为了增强对江东的遥控,要求孙权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都城做人质。孙权始终不肯,总是找借口推辞,最后曹丕以此为借口,说孙权心不诚,于是发兵攻打江东。孙权为了对抗曹丕,又派人向刘备请求和好,刘备此时也无法收回荆州,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后方,也同意了。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拜谒刘备,蜀、吴两国自此重结盟好。

黄武二年(223年),孙权在江夏修筑山城。改用乾象历。夏四月,孙权的大臣们进劝他称帝,孙权不答应。

黄武三年(224年),孙权派遣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国。

黄武四年(225年)六月,孙权任命顾雍接替去世的孙邵为丞相。

黄武五年(226年),孙权下令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安息政策。这时陆逊因驻守的地方缺粮,上表孙权命令诸将广开农田。七月,孙权听说魏文帝曹丕去世,兴兵征讨江夏郡,围攻石阳城,无功而返。孙权任命全琮为东安郡太守,讨伐山越族的反叛。十月,陆逊上表劝孙权广施恩德、轻徭薄赋。孙权回复天下尚未平定,事业仍然须得大家出力支持才能成功。孙权分交州另置广州,不久又复合为交州。

黄武七年(228年)五月,鄱阳太守周鲂假装叛离东吴,引诱魏将曹休。爆发石亭之战,秋八月,孙权前往皖口,派将军陆逊在石亭大败曹休。

登基称帝

孙权劝学 孙权的老婆 第2张

  重列神兽镜

黄龙元年(229年),东吴公卿百官都进劝孙权正式称帝。夏四月十三日,孙权在南郊正式登基为帝,改年号为黄龙。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长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将军官吏都晋爵加赏。六月,蜀国派人前来庆贺孙权登基。孙权与蜀使商议平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属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分属两国,并制定盟书,共同声讨曹丕。秋九月,孙权将都城从武昌迁到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就住在原来的府第中,不再另建新宫殿,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武昌事宜。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多次派人出海。他派卫温、诸葛直等航行到达夷洲(一说即今台湾);242年,他又派聂友等航行到珠崖儋耳(指现今的海南岛)。

黄龙三年(231年)二月,孙权派遣太常潘濬率领五万人马征讨武陵少数民族。十二月,改第二年为嘉禾元年,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十二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向孙权称藩。

嘉禾二年(233年),孙权派太常张弥等万人,带上金银财宝奇货异物,加上九锡,经海路送给公孙渊。举朝大臣全都规劝孙权,认为公孙渊其人不可信,对他的恩宠礼遇不要太过分。孙权到底还是没有接受规劝。后来公孙渊果然将张弥等杀死。孙权大怒,企图亲自征讨公孙渊,尚书仆射薛综等极力谏阻,孙权最终中止这个计划。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下诏放宽徭役,夏五月,孙权派遣陆逊、诸葛瑾等驻军江夏、沔口,派孙韶、张承等进军广陵、淮阳,孙权自己亲率大军进围合肥新城,爆发合肥新城之战后退兵回返,孙韶也停止进军广陵等地。秋八月,孙权任命诸葛恪为丹杨太守,讨伐山越部族。次年,孙权派吕岱领兵讨伐贼寇李桓等。

嘉禾六年(237年),孙权让群臣讨论奔丧立科、丞相顾雍奏请违法奔丧应处以死罪。此后吴县县令孟宗违法奔母丧归家,事后在武昌将自己拘禁起来听候处罚。陆逊向孙权说明孟宗的平时作为,并借机为孟宗求情,孙权于是给孟宗减刑一等,并申明下不为例,于是违法奔丧的事绝迹。

赤乌元年(238年),改年号为赤乌。当时,孙权信任校事吕壹,吕壹本性苛刻残忍,执法严酷。太子孙登屡次进谏,孙权都不采纳,大臣们于是都不敢进言。后来吕壹奸邪的罪行败露被处死,孙权自我批评承认错误,派中书郎袁礼代自己向各位大将致歉,向大家询问政事应该作些什么样的变革。下诏书批评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不肯有所陈述。

赤乌二年(239年),孙权派遣使者羊瞆、郑胄、将军孙怡前往辽东,击败魏国守将张持、高虑。十月,孙权派遣将军吕岱、唐咨前往讨伐少数民族叛乱,一年多时间将他们全部击败。

赤乌三年(240年)三月,孙权下诏督察侵扰百姓的非法行为。夏四月,命令各郡县修整城郭,十一月,孙权命令各地打开粮仓,赈救穷苦百姓。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派遣卫将军全琮攻略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进攻六安。全琮与魏国将军王凌在芍陂交战。芍陂之役爆发,车骑将军朱然围攻樊城。五月,吴太子孙登去世。六月,大将军诸葛瑾去世。

赤乌五年(242年),孙权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县为嘉兴县。百官上奏请册立皇后及四王,孙权没有同意。夏四月,禁止进献御用物品,减少皇室膳食的供应。秋七月,孙权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三万攻讨珠崖、儋耳。八月,孙权立儿子孙霸为鲁王。二宫之争开始。

赤乌六年(243年)冬十一月,丞相顾雍逝世。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用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当年,步骘、朱然等认为蜀国要背叛盟约而与魏国往来,孙权为蜀国向大家担保。

赤乌八年(245年),二月,丞相陆逊去世。八月,孙权派遣校尉陈勋及兵卒三万人,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

赤乌九年(246年),九月,孙权用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

赤乌十年(247年),右大司马全琮去世。夏五月,丞相步骘去世。

赤乌十一年(248年),太初宫建成。赤乌十二年(249)春三月,左大司马朱然去世。四月九日,骠骑将军朱据兼任丞相。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免去拖欠的赋税,借贷给百姓种粮。孙权废太子孙和,让他住在故鄣。鲁王孙霸被赐死。十一月,孙权册立孙亮为太子。十二月,魏国大将军王昶围攻南郡,荆州刺史王基进攻西陵,孙权派遣将军戴烈、陆凯率军前往抵抗。二宫之争结束。

去世

太元元年(251年),孙权册立皇后潘氏,冬十一月,孙权祭祀南郊回来后,就生病卧床。十二月,遣驿使传书召大将军诸葛恪回来,拜封为太子太傅。孙权下诏省徭役、减征赋。

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立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五子孙奋为齐王。六子孙休为琅琊王。二月,大赦,改年号为神凤。皇后潘氏去世。神凤元年四月廿六日(公元252年5月21日),70岁的孙权因患风疾(相当于今称中风)病死于太初宫中,称帝在位23年。葬于建业蒋陵,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为政举措

政治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海昌县(今浙江海宁)是孙吴早期唯一的屯田县,由陆逊为屯田都尉。

黄武五年(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赤乌八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又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正逢时疫,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赤乌三年(241年),严禁官吏以劳逸为由干扰农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诏减省徭役、征赋,革除民弊。

孙权为人节俭。虽然称帝迁都建业,不建新宫殿因陋就简沿用旧将军府寺为宫,至赤乌十年(247)腐朽损坏后仍仅以武昌宫加以重建,可见其爱惜民力。

孙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于此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后成为六朝的文化中心。

 军事

孙权在位时期,曾多次出兵北伐,发动两次合肥之战,意图由此进攻曹魏,双方各有胜负。孙权最终还是未达成预定目标。

嘉禾六年(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赤乌二年(239年),孙权派羊衜等远征辽东,但公孙渊已于此前为司马懿攻灭,吴军便攻打旅顺口的魏军海防城堡牧羊城,击败魏将张持、高虑,俘获大批人口。

孙权称帝后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扩充领地。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为了逃避原来苛重的赋税,逃进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吴政权交纳租税。开始,孙权派兵镇压,但收效不大。为了集中兵力对外用兵,解除后顾之忧,孙权调集重兵开始对付山越人。

大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等领兵合围,山越人的领袖被逐个抓获,其他山越人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

 外交

《吴历》曰,黄武四年,扶南诸外国来献琉璃。这是我国最早与南海诸国交流的记载。孙权主动派出朱应与康泰出访南海各国,先后到过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今柬埔寨)、西南大海州(今南洋群岛)、大秦(罗马)、天竺(今印度),并记下各国物产以利贸易奠定了南海贸易的基础,回国后,二人分别撰写《扶南异物志》及《外国传》(又称《吴时外国传》),之后继续派出使节进行南国宣化,同扶南、林邑、堂明(今柬埔寨)建立关系。

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虽然南海诸国之前已与我国有接触,但是由官方政府主动派出官员积极寻求国际贸易,孙权却是创举,贸易的范围甚至到达了罗马,并在建业接见了罗马商人秦论。

另外由于孙权积极扩张海上事业,并曾发兵辽东,因此江南造船业大大兴盛。

经济

孙权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增设县邑,编制户籍,设置农官,推行军屯与民屯;收容南迁移民,兴修水利,增广农田;亲自下田采用牛耕,大幅度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大兴佛教,奠定了六朝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首都建业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建业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被称为六朝古都,现名南京。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后的待遇与他的功绩完全不成正比,诗人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人物性格

孙权性格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喜欢供养贤才,因此很早就与父兄齐名。

他天性活泼热情。能言善辩,诙谐幽默。曾与陆逊当众对舞,又戏弄诸葛瑾郑泉张昭等。其本人亦经得起让部下开玩笑。也常与诸葛恪说笑,吴国朝堂上下因此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孙权非常重视集体的力量,毫无保留地信任部下甚至部下死后代为教养其孤儿赡养其妻儿及其父母。也会调解部属纠纷,亦下诏勿杀叛逃将领的妻子子女。孙权与臣下的亲密关系也体现在称呼其表字上(帝王大多对臣下直呼其名),甚至是对于初见的潘濬。对于他国贤才,孙权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喜爱,如诸葛亮费祎邓芝宗预等。孙盛因而称许孙权尽心关爱部下,令其甘心为自己拼命,是东吴能够立于江东的原因。

用人方面,孙权以适才适所为第一原则,而不以辈分、资历、交情、名气为优先,例如选择寒门出身的周泰为平虏将军,与孙权为同窗的名门之后朱然则身居其下,还有在夷陵之战任命资历尚浅的陆逊为大都督,许多人为孙策旧将或者公室贵戚而对此事有所不满,但最终取得了大胜。甚至以顾雍为丞相而非众人所推荐的张昭,原因是天下未定,而张昭性情刚烈择善固执,如使张昭领丞相,容易产生摩擦,这样反而是害了张昭。步骘本来出身寒族,最终竟做到了丞相一职。孙权亦能主动培养部下,同时对待功臣的态度是忘其短而贵其长。

孙权崇尚节俭,并效法大禹以卑宫为美,原本住的建业宫其实只是孙权早期的将军府而已,一直住到赤乌十年建材腐朽,还诏令将武昌宫拆了,把木材运来建业修缮,但其实当时武昌宫也有二十八年的历史不堪使用,这么做的目的是节省木料避免妨碍农桑工作,由此也可知孙权对农业的重视。

孙权执法严格,即使面对至亲也是法律优先从不循私。冯熙称其“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孙辅因通敌而被流放、庶弟孙朗因违反军令烧毁自军军用而被吕范送回,于是改姓丁并禁锢终身、爱子孙霸更因图危太子,而被赐死。从任用曾企图谋反的孙暠的后裔来看,实际上对于同族亲戚仍相当重视。

孙权平常能广纳谏言,但有时则非常固执己见,所以在一片投降之声时选择与曹操一战,同时也因固执在辽东问题上与张昭发生冲突,因为两宫事件导致陆逊愤死。但难能可贵的是孙权同时也具有认错的勇气,从陆逊之子陆抗的任职态度以及陆机所著《辩亡论》还有孙权并未对陆家进行打击行动看来,孙陆二家情谊仍然十分深厚,陆氏对孙权亦持肯定态度,不因孙权老年昏虐而有所怨言。

孙权善于判断国内外人物局势。如认定魏延和杨仪会在诸葛亮死后内讧,也预见到了曹魏亡国的先兆。

孙权的忍辱负重性格在向曹操与曹丕称臣时一览无遗,因此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也因为忍辱负重,所以孙权面对荆州问题时选择了与蜀国结盟,而不与刘备争斗,避免曹操坐收渔翁之利。三国之中,也是东吴最晚称帝。陈寿亦提过“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赵咨答曹丕时亦说“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关于孙权嗜好,其中射虎与好酒尤其出名,所以骑射过人,在合肥面对张辽的突袭能平安跃马过桥,弓术亦不凡,喜欢将人灌醉,曾因好酒而差点误杀虞翻,孙权喜好冒险,曾顶着大风天坐船出航,乘轻船去见曹操军队密令甘宁夜袭曹营。孙权也喜爱读书在书法上亦有成就。

孙权早年信仰道术,与诸多方术之士交往甚密。主要人物为吴范、刘惇、赵达、姚光、介象等人。而被后世尊为道教天师的葛玄也与孙权有过交往。后来孙权皈依佛教,为高僧康僧会建立建初寺。

陈寿批评孙权随心所欲,在家庭上“嫡庶不分,闺庭错乱”。到了晚年又“多嫌忌,果于杀戮”,为继承人问题上埋下了祸根,很多国家重臣如顾谭朱据都受到牵连,使政局更加混乱,导致吴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动荡不安。裴松之则意见相反,认为孙权废掉无罪的太子,虽然是开启祸乱的前兆,但最多只是东吴灭亡的次因而非主因,毕竟东吴灭亡已是孙权死后二十八年的事情,而且灭亡主因仍是暴君孙皓,即使孙权当时传位于孙和,最后也是孙皓登基,国之灭亡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出在为政者昏虐,并非只有孙权废黜一事就能造成,如孙亮能保住国祚,或者孙休不早死,都不至于让东吴灭亡。陆逊的孙子陆机更著有《辩亡论上》《辩亡论下》详细说明东吴亡国非因蜀国灭亡,而是孙权死后的当政者用人不当。

 评价

“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曹操:于濡须之战(213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刘琮)若豚犬耳!”(《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吴历》)于孙权称臣时“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晋书·宣帝纪第一》)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

关羽:“鲗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陆逊:“陛下(孙权)以神武之姿,涎膺期运,破操(曹操)乌林,败备(刘备)西陵,禽羽(关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鲁肃:“将军神武命世。”“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孙策临终传权时:“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孙权)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诸葛亮:“海内大乱,将军(孙权)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

诸葛亮:“权有僭逆之心久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裴松之注引《袁子》)“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

周瑜:“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

司马懿:“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晋书·宣帝纪第一》)

张辽:“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

程昱:“权有谋。”

陈琳:“夫天道助顺,人道助信,事上之谓义,亲亲之谓仁。盛孝章,君也,而权诛之,孙辅,兄也,而权杀之。贼义残仁,莫斯为甚。乃神灵之逋罪,下民所同雠。辜雠之人,谓之凶贼。”

赵咨:“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曹丕),是其略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贾诩:“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邓芝:“大王命世之英。”

刘晔:“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于此。”

刘晔:“权虽有雄才,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却蜀兵之后,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冯熙:“吴王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

刘基:“大王以能容贤蓄众,故海内望风。”

钟繇:“顾念孙权,了更妩媚。”(《三国志·魏书·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刘琬:“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陈寿评:“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孙楚:“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逃迹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二邦合从,东西唱和,卒相扇动,拒捍中国。”

华谭:“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

裴松之:“孙权横废无罪之子,为兆乱。”“权愎谏违众,信渊意了,非有攻伐之规,重复之虑。宣达锡命,乃用万人,是何不爱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暗塞,实为无道。”

孙盛:“盛闻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适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内)著,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于大者远者,是以先王建德义之基,恢信顺之宇,制经略之纲,明贵贱之序,易简而其亲可久,体全而其功可大,岂委璅近务,邀利于当年哉?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是之谓乎!”

虞溥:“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

王勃:“孙仲谋承父兄之余事,委瑜肃之良图,泣周泰之痍,请吕蒙之命,惜休穆之才不加其罪,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用能南开交趾,驱五岭之卒;东届海隅,兼百越之众。地方五千里,带甲数十万。”朱敬则:

“孙仲谋藉父兄之资,负江海之固,未敢争盟上国,竞鹿中原,自守未馀,何足言也。”

徐夤:“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

司马光:“文帝承父兄之烈,师友忠贤,以成前志,赤壁之役,决策定虑,以摧大敌,非明而有勇能如是乎?奄有荆扬,薄于南海,传祚累世,宜矣。”

苏轼:“亲射虎,看孙郎。”“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苏辙:“吴大帝方其属任贤将,抗衡中原,曹公惮之。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喜诸葛恪之劲悍,越众而付以后事。闼其用兵劳民之后,继起大役,兵折于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复肆志于僚友。恪既以丧其躯,而孙氏因之三世绝统,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彼以进取之资用进取之臣,以徼一时之功可耳,至于托六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而亦属之斯人,其势必至是哉。”

谢采伯:“孙权运筹于内,刘备、诸葛亮、周瑜、关侯等,合谋并智,方拒得曹操,败之于赤壁,亦未为竒政縁。”

何去非:“权之勇决进取,无以逮其父兄,然审机察变,持保江东,于权有焉。”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祖谦:“孙权起于江东,拓境荆楚,北图襄阳,西图巴、蜀而不得。北敌曹操、西敌刘备,二人皆天下英雄。所用将帅,亦一时之杰。权左右胜之而后能定其国。及权国既定,曹公已死,丕、叡继世,中原有可图之衅。权之名将死丧且尽,权亦老矣。”

萧常:“权承父兄之资,勇而有谋,愤曹操窃国,尝有讨贼之志;乌林之捷,亦一时之隽功。其后关羽围襄阳,降于禁,威振北方,操大惧,欲徙都以避之。权于是时,诚能与羽协力、东西并举,则操可图而汉室可兴。今乃不然,反袭杀羽以媚曹氏,不能少降意于帝室之胄,而甘心臣贼,昭烈之不能混一区夏,由此故也。他日虽有犄角之功,亦无及矣。吁,惜哉!”

叶适:“权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残民以逞,终无毫髪爱利之意,身死而其后不复振,操术使之然也。”

元好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朱元璋:“君臣之间,以敬为主。敬者,礼之本也。故礼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孙权盖不知此,轻与臣下戏狎,狎其臣而亵其父,失君臣之礼。”

孙承恩:“仲谋强明,委任才智。听言能断,业乃鼎峙。倍义负汉,屈身事曹。传世四君,霸图亦消。”

王夫之:“于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于子瑜也、陆逊也、顾雍也、张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于公,而信之也笃,岂不贤哉?”

王懋竑:“至权时,张昭、张纮虽见尊礼而不复任用,昭且几不免,而翻竟以窜死,惟顾雍、潘濬辈从容讽议,得安有位。陆逊有大功,而以数直谏愤恚而卒。周瑜、鲁肃幸已早死,不与陆逊同祸,而亦恩不及嗣。有所爱重者,惟吕蒙、凌统、甘宁、周泰辈,以视策万万不逮矣。其保有江东者,以有吕蒙辈为之用,得其死力,而其不能廓大基业,窥中原者,亦以此。”

赵翼:“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使操当此,早挟一‘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之见,而老羞成怒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王鸣盛:“孙权称臣事魏已久,及黄武元年春大破蜀,刘备奔走,势愈强盛,则魏欲与盟而不受,九月魏兵来征,又卑辞上书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随,又改年临江拒守,彼此互有杀伤,不分胜负。十二月又通聘于蜀,乃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且业已改元而仍称吴王。五年令曰北虏缩窜,方外无事,乃益务农亩,称帝之举,直隐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后发,反复倾危,惟利是视,用柔胜刚,阴谋狡猾,史评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

胡三省:“当方面者,当如吕岱;委人以方面者,当如孙权。”(《资治通鉴注》)

卢弼:“窃谓有勾践之志则可,无勾践之志则终为奴虏而已,南宋其已事也。仲谋操纵其间,以江东而抗衡大国承祚,方之勾践其信然矣。”(《三国志集解》)

郝经:“东汉之衰,孙权承父兄之烈,尊礼英贤,抚纳豪右,诛黄祖,走曹操,袭关侯,遂奄有荆飏,今年出濡须,明年战合肥,嶷然势常北向,而以守为攻,称臣于魏,结援于汉,始忍勾践之辱,终为熊通之谮,保据江淮,奄征南海,卒与汉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后亡,非惟智勇足抗衡,亦国势便利然也。”(《续后汉书》)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有诗赞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磐虎踞在江东。”

何焯:“老悖昏惑,吴亡不待皓而决。”

李慈铭:“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人,而陈正、陈象至加族诛,吁,何其酷哉!自是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

蔡东藩:“黄祖本无才智,而孙坚死于祖手;孙策又不能亲复父仇,命为之,势为之也。坚阻于命,策限于势;至权承父兄之业,用瑜蒙诸将,一出再出,方举黄祖而枭夷之,春秋之义大复仇,如孙仲谋者,其固不愧为令子乎?曹操谓生子至如孙仲谋,若刘景升诸儿,与豚犬等,原非虚言。”“孙权承父兄遗业,任才尚计,史谓其有勾践遗风,乃内宠相寻,晚年益愦,废长立幼,乱本已成。”

柏杨:“孙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

李宗吾:“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后世纪念

孙权劝学 孙权的老婆 第3张

  孙权雕像

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死后葬于蒋陵,与步皇后、潘皇后合葬。孙权因避祖父吴孝懿王孙钟名讳,而把钟山改名蒋山,孙权陵因在蒋山而称作蒋陵。唐代《建康实录》中说,蒋陵在“钟山之阳”,北宋《祥符江宁图经》中说“在钟山南麓”。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皇陵”,而这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六朝陵墓。

20世纪40年代,因岗上多梅花,故将孙陵岗改名为梅花山。

家庭

祖父:孙钟,瓜农,汉末隐居于富春江畔的阳平山。

父亲:孙坚,孙权称帝后追谥为武烈皇帝。

母亲:吴太夫人,孙权称帝后追谥为武烈皇后。

长兄:孙策,东吴奠基者,孙权称帝后追谥为长沙桓王。

三弟:孙翊,丹杨太守,性格骁悍果烈,有孙策之风。

四弟:孙匡,孙策让出父亲孙坚之乌程侯爵位给幼弟孙匡来承袭,早逝。

姐姐:孙氏,嫁给曲阿人弘咨。

姐姐:孙氏,嫁给陈氏。

妹妹:孙夫人,嫁刘备,正史姓名不详。三国演义中称孙仁,戏曲《甘露寺》称孙尚香。

五弟:孙朗,因违反军令烧毁自家军用被吕范送回而被禁锢。

嫡妻:谢夫人,会稽名士谢煚之女,谢承之姐。

嫡妻:徐夫人,孙登之养母。

嫔妃:步练师,与当时丞相步骘为同宗族,生有孙鲁班、孙鲁育二女。

嫔妃:王夫人,谥号大懿皇后,生孙和、孙霸,其父为王卢九。

嫔妃:王夫人,谥号敬怀皇后,生孙休。

皇后:潘皇后,生孙亮。

嫔妃:袁夫人,袁术之女。

嫔妃:赵夫人,赵达之妹,为中国最早记载的女画家,也是蚊帐的发明者,有针绝、机绝、丝绝三绝之称的才女。

嫔妃:仲姬,生孙奋。

嫔妃:谢姬,孙霸子孙基和孙壹的祖母,应是孙霸的生母。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

孙虑,字子智,孙权次子。

孙和,字子孝,孙权三子。

孙霸,字子威,孙权四子。

孙奋,字子扬,孙权五子。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被拥立为吴国第三任皇帝。

孙亮,字子明,孙权七子,继任为吴国第二任皇帝。

孙鲁班,字大虎,孙权长女,先配周循,后配全琮。

孙氏(待考),孙权次女。刘纂妻,早卒。

孙鲁育,字小虎,孙权三女,先配朱据,后配刘纂。

养子:凌烈,凌统长子。凌统死时只有数岁,被孙权接到宫中抚养。长大后领父兵。封为亭侯。

养子:凌封,凌统次子,与兄一同被抚养。兄凌烈犯罪被免官后,袭其爵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