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哲学著作《墨子》:09章·尚贤(中)(1),原文、注释及翻译

哲学著作《墨子》:09章·尚贤(中)(1),原文、注释及翻译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09章 尚贤(中)(1)

墨子主张举贤应该“不避亲”“不辟疏”,任用贤才要“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对有能者要“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对无能者要“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是对贤者的重视,对无能者的遗弃,一切都以自己的能力为重,当时东方各国还比较普遍地实行世卿制,楚王斥责墨子之道为“贱人之言”。而秦国实行的客卿制则大异其趣。尤其是商鞅变法之后,更是对无军功的宗室子弟一概废除其爵位,而按军功重新确定爵秩等级。

“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初步的法治思想,一个国家该怎样治理?该怎样对待贤士能人?

而他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观点已经朦胧地反映了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新倾向,它标志着奴隶主贵族制度终归消灭而代之以官僚政治的必然趋势。

本篇墨子通过古代圣王崇尚贤才,使国家繁荣富强,来反衬今天的王公大臣,他们效仿古人,但不能给予贤人以应有的东西,贤人即使想为他效忠,也因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退缩。现在的王公大臣,内心虽然想要治理好国家,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尚贤为政”。因此说,一个国家要想富强,重要的就是“尚贤”。而尚贤最重要的就是做到表里如一,给贤人应有的待遇。这在今天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同样是很适用的。比如说在一家公司怎样才能把效益提上去?必须依靠人才,而这时就要给这些人才应有的待遇,要不然公司是留不住人才的,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哲学著作《墨子》:09章·尚贤(中)(1),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①不察尚贤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②父兄,不偏贵富,不嬖③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①,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②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上有以絜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外有以怀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正诸侯③者,此亦其法已。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是以必为置三本。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诗》曰:“告女①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将休其手焉。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②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贤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若有美善则归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慼在臣。故古者圣王之若此。

哲学著作《墨子》:09章·尚贤(中)(1),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2张

【注释】

① 故:通“胡”,何,怎么。

② 党:偏袒。

③ 嬖(bì):宠爱。

① 蚤朝晏退:早上朝而晚退朝。蚤:通“早”。晏:晚。

② 莫:通“暮”。

③ 正诸侯:为诸侯之王。正,长。

① 女:通“汝”。

② 般:即“颁”。

哲学著作《墨子》:09章·尚贤(中)(1),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3张

【翻译】

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君临,掌握政权,治理国家,都希望永久保持下去而不失去,为什么不研究崇尚贤士这个为政的根本问题呢!怎么知道崇尚贤士是为政的根本呢?回答道:由高贵而智慧的人去治理愚蠢而低贱的人,那么,国家便能治理好;由愚蠢而低贱的人去治理高贵而智慧的人,那么,国家就会混乱。因此知道崇尚贤士是为政的根本。

因此古代的圣王都很尊崇贤人、任用能人,而不以父母兄弟作为自己的党羽,不偏袒富贵人家,不宠幸女色。只要是贤者,就选拔出来,使他们富贵,让他们做行政长官;对于不肖的,不仅不让他晋升,而且还要免去他的职务,让他遭受贫穷,地位低下的,让他们做奴仆。因此人民为他的奖赏所激励,同时也畏惧他的惩罚,因此大家都积极争取成为贤者,于是贤人就多了而不肖的人少了,这便叫进贤。贤者选拔出来之后,圣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才能,慎重地授予相应的官职,这就叫事能。因此,能够治理国家大事的,就让他掌管国家大事;能够管理一个部门的,就让他管理一个部门;能够负责一个县的,就让他做一个县的负责人。凡是派去治理国家、官吏、乡邑的,都是国家的贤人。

贤者治理国家,早上朝而晚退朝,审听刑狱,处理政务,因而国家政治清明而刑法严正。贤者主持一个政府部门,是夙兴夜寐,征收聚敛关口、市场、山林、湖泊的赋税之利,用以充实官府,因此国库充实而财用不散。贤者治理一个县,早出晚归,翻耕种植,栽种果木,收聚豆粟,因此粮食多而百姓在食用方面充足。因此国家治理而刑法严正,官府充实而万民富足。在上的统治者就能够安排清洁丰盛的酒食祭品,去祭祀上天鬼神;外能制造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易,内可以使饥者得食,使劳者休息,保养万民;招徕天下的贤人。所以在上,天帝鬼神使他富足,在外,诸侯与他结交,在内,万民亲附,贤人归顺。因此谋事有得,做事能成,守国坚固,出外征伐强大。故从前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所以能在天下称王,为诸侯之长的原因,即在于此。

既已说明了这种方法,但不知怎么去实行,那么事情似乎还是办不成的。因此必须为此定下三个基本原则。什么叫三个基本原则呢?答道:爵位不高,百姓不会敬重他,俸禄不多,百姓不会信任他,政令不果断,百姓不会畏惧他。所以古代圣王给贤人高的爵位,厚的俸禄,任命他们以政事,给他们以决断的权利。这难道是给臣下以赏赐吗?这是为了要把事情办成呀!《诗经》说:“告诉你忧之忧,教导你安排爵位。谁能手执热物,而不用冷水洗手呢?”这是说古代的国君诸侯不可不亲善那些继承和辅佐的贤士,就如同拿了热物然后要用冷水洗濯一样,以使自己的手得到休息。古时的圣王得到贤人而使用他,颁赐爵位使他显贵,分割土地作他封邑,终身都不厌倦。贤人唯以获得明君而侍奉他,必竭尽全力来担任国君的工作,终身不倦。如果有了美好的功德,就归之国君。所以,功德美名在国君,而怨恨诽谤在臣下;安宁欢乐在国君,而忧愁悲戚在臣下。古代圣王掌管政事,都是这样的。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