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纳粹德国经济的腾飞:容克贵族大资本家的扶持

纳粹德国经济的腾飞:容克贵族大资本家的扶持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促使纳粹党走上前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

纳粹党的全称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在这个名称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党”字样,许多读者望文生义地认为,纳粹党是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在纳粹党的统治中,必然倾向于推行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路线。

纳粹党非但不是想象中的无产阶级政党,也不可能实行公有制,而且,它与坚持公有制的德国共产党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是一个极右翼政党。

纳粹党在活动初期是小资产阶级的——或者说是试图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进入夺权阶段又与德国的大资产阶级勾搭成奸——是真正的“封建余孽”。

德国社会主义有着多种形态,一种是以卢森堡、李卜克内西为代表的激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即德国共产党,这一政党的目标是积极推行公有制、消灭私有制,最终在德国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德国共产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政治差异体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斗争方式上,德共主张通过激烈的暴力革命,而社民党则采取议会道路,试图通过议会获得执政权,对德国社会进行改造,尊崇法律,手段温和,具有一定妥协性。

纳粹德国经济的腾飞:容克贵族大资本家的扶持

在这样一种“社会主义”形态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普鲁士社会主义”的形态,这种“社会主义”并不反对私有制,但反对资本垄断和自由竞争,强化国家对经济行为的干预,这是一种非常“德国式”的社会主义,它具有强烈的福利主义意味——福利主义正是德国在三十年战争中被提倡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纳粹党早期正是这种“普鲁士社会主义”的重要继承者。这使得纳粹党在它初创阶段,由毫不起眼的“德国工人党”,经过希特勒改造,一下吸引了大批德国群众追捧。

从纳粹党的社会成员结构中可以看出,真正属于无产阶级主力群体的“工人阶级”数量始终没有超过三分之一,而各种身份的中产阶级的人数则超过了一半以上,所以,有学者说纳粹党是在“向中产阶级求爱”。

纳粹党的政治许诺和意识形态,在它的“二十五条纲领”中有着明确体现,但是,当纳粹党面临夺权的时候,这个纲领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如果希特勒得不到德国大资本家的支持,就很难在德国政坛立足,更谈不上获取德国政权。因此,纳粹党采取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径:投靠大资本家。

为获得德国大资本家的政治支持,在夺权之前,希特勒即与他们进行了频繁接触。1932年1月27日,希特勒出席了在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由300名资本家参加的经济会议,他在会议上表态:“我们要下定无情的决心,彻底铲除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资本家们则以高额的竞选费用予以回报。1932年11月11日,由德国50位大银行家、工业家联名写信给兴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

纳粹掌权后,德国出现了高度的国家资本主义化,一方面,希特勒不仅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反而更加强化,通过国家对市政建设和军备上的大规模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私有化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相比魏玛时期,第三帝国的经济出现了一股“再私有化”的浪潮,国家资本除在交通等少数领域内保持主导作用和绝对优势外,全面退出了金融、工业、商业、原材料等经济领域。

为回报大资本家的支持,国家资本退出以后的空白没有令中小企业、手工业者得益,而是由原本就具有垄断性质的托拉斯全面接受,变成更大规模的垄断托拉斯。“德国经济总委员会”里的成员全部由垄断资本家和纳粹官员组成。1931年由国家控制着70%的银行和大多数股份公司,经过“再私有化”后仅保留了帝国银行,通过1937年的《股份公司改革法》,股份公司从9148个减少到5418个,10万帝国马克以下股本的股份公司予以淘汰,关闭了70万家工商手工业。而德国著名的大企业如法本、大众、西门子等公司,则在二战中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战备资源,成为战争的帮凶。

纳粹党名义上嫁给了中产阶级,结果却滚到了大资本家的婚床上。

中国读者对“极左”深恶痛绝,可谓深受其害,但对“极右”政治形态是什么往往不甚了了。所谓极右思想,产生于法国革命左派诞生之后并与左翼思想相对立的一种思想倾向,它最核心观点是主张经济上的绝对私有制,观念上的极端保守主义。由于担心自由主义和民主运动不能确保财产的私有化,因此在政治上倾向于采取独裁和极权统治,进而体现出反自由和反民主的特征。德国历史自有其特定历程,极右翼思潮直到二战前的德国显得尤为宏大,并产生了一大批极右思想家。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